2025年國際婦女節:女性視角下的香港精神
每年的3月8日國際婦女節,對全球女性來說,是一個意義深遠的日子。這一天,不僅是對女性在各個領域的成就致敬,更是一個反思性別平等及女性地位的時刻。
根據聯合國的定義,國際婦女節的核心目的是「促進全球範圍內的性別平等,並強調女性在塑造未來世界中的關鍵作用。」每年世界各地都會舉辦活動,呼籲消除性別不平等,並致力於為女性創造更公平的社會環境。今年的國際婦女節,我們有幸訪問了兩位香港的傑出女性——乒乓球奧運獎牌得主杜凱琹及政府飛行服務隊首位直升機女機師甄淑賢。她們的故事展現了女性在追求自我價值時的堅韌與勇氣。
杜凱琹乒乓人生:漫畫般的熱血故事
杜凱琹的乒乓球之路,始於她的童年。起初她的母親希望她能學一門專長,讓她嘗試不同活動,最終,她遇上了乒乓球。杜凱琹回憶道:「乒乓球對我來說有一種魔力。」15歲時,她勇敢地選擇成為全職運動員,踏上了一條充滿挑戰的路。杜凱琹在2020年東京奧運上與隊友攜手奪得女子乒乓球團體比賽銅牌,為香港乒乓球壇創造光輝歷史。「站在頒獎台上時,感覺像在一場夢裡。這是香港第一塊女子乒乓球奧運獎牌,對於香港人意義非凡。」她表示,這不但是對她多年努力的肯定,更為年輕一代的運動員帶來無限信心。
面對傷患的堅韌精神
東京奧運後,杜凱琹因高強度訓練與比賽,手肘患上肌張力障礙,每次揮拍都伴隨痛楚。備戰巴黎奧運期間,她承受身心壓力,甚至萌生退役念頭,直到師姐張瑞勸她「放下成敗,享受比賽」,讓她重拾對乒乓球的熱情。「我堅持下來,是因為熱愛這項運動,每次跨過困難都是成長的禮物。」2024年乒乓亞洲錦標賽,她克服傷痛,奪得女單及團體銅牌,激勵港隊,尤其年輕選手。她形容這次突破是「上天的恩賜」,讓她重拾信心,繼續前行。
母愛成就乒乓夢
「媽媽的無私奉獻與堅韌精神,給了我追夢的勇氣。」杜凱琹對母親的付出充滿感激。她回憶小時候爸爸長期忙於在外地工作,家裡許多事情都由媽媽一個人扛起來。儘管忙於維持生計,媽媽依然盡心盡力照顧好她和哥哥,並努力為他們創造各種機會,讓他們從小接觸不同的事物,學習很多東西。對杜凱琹而言,媽媽不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她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榜樣。
作為一位成功的女性運動員,杜凱琹強調,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挑戰,都應該充滿自信,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不要因為別人的期望或社會的框架而妥協。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堅持到底。」她鼓勵年輕女性發掘自己的熱情,並全力以赴追尋理想。她亦相信,每個人的背景和環境都不同,但無論如何,都應該堅持自己的選擇,竭盡所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甄淑賢的飛行夢:突破性別框架
在九十年代,甄淑賢毅然放棄了穩定的化驗技術員工作,選擇加入當時只有男性的前皇家香港輔助空軍(現為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成為香港首位女性直升機機師。「那時候社會對女性的期望還是比較保守,但媽媽對我的支持,讓我有了追逐夢想的勇氣。」她表示,家人的鼓勵成為她的力量來源。
「飛行服務隊是24小時輪班制的工作,意味著我們必須以輪班制,不分晝夜地執行任務,有時候還要處理突發的緊急救援。」甄淑賢分享,身為母親和妻子,她犧牲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但她很感恩得到丈夫和女兒的理解與支持。「家人們理解我這份工作的價值,明白到我是為社會大眾服務,這讓我能全身投入其中。」
見證時代的進步
如今,甄淑賢已成為飛行服務隊的教官和考試官,亦見證了時代變遷。「現在的飛行學員中,女性已經佔到了三分之一,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她提到,現代社會無論是男女,都應該有追求理想的自由和機會,女性應該放膽參與過去被認為是男性主導的活動,這一切都體現了我們社會的進步。甄淑賢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啟發更多女性。「我希望我的女兒未來能選擇她真正熱愛的事情,無論是什麼職業,我都會全力支持,就像我的母親支持我一樣。」她的故事,展現了女性在面對傳統束縛時,勇敢走出自己道路的力量。
結語
無論是杜凱琹在賽場上的堅韌精神,還是甄淑賢打破性別傳統的勇氣,她們都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女性的無限可能。她們的分享讓我們知道,性別從來都不應該是限制一個人的原因,女性絕對可以在各自的領域中突破界限。藉著國際婦女節,讓我們一起向所有女性致敬。正如這一天的核心精神,慶祝女性的成就,呼籲性別平等,並啟發更多女性勇敢地走向未來。我們希望,無論性別,每一個人都能夠在夢想的道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